- me want faat daat
- Posts
- 當你有舊錢:一筆過投資 vs 分幾次入市
當你有舊錢:一筆過投資 vs 分幾次入市
多謝大家支持 me want faat daat!如果你睇完呢篇文覺得可以睇多幾篇,又或者想推薦其他朋友睇,咁就要快啲 click 下面個制 subscribe 喇 👇
想睇我之前寫過咩?快啲 click入黎啦!
tl;dr
一筆過入市好過分幾次咁入
但好多人落唔到手 — 投資講心(理)多過講金
有閒錢就入市,而唔係揸住現金由得佢坐係到
又到我執人口水講呢個好多人都擔心嘅問題:如果我有十萬,一次過入市好得人驚咁,不如分開一萬一萬咁入,人都安心啲~ 比起 lump sum 一筆過買入,平均成本法 (cost averaging) 好似穩陣啲,遇著跌市之後仲賺得多啲添。
但根據歷史數據,lump sum 大部分時間贏 cost averaging,而且風險都無想像中咁大。
證據一:大部分時間都係一筆過入市贏
Vanguard 睇翻 1976 至 2022 年全球市場數據,差唔多七成時間都係 lump sum 投資贏分開入市,而分開入市就七成時間贏揸 cash,即係 lump sum 入市 > 分幾轉入市 > 揸現金。
證據二:大部分投資產品都係一筆過入市贏
睇翻過去 25 年,無論係 Bitcoin、美債、金、新興市場、60/40 股債組合定係標普,一次過入市都係賺過分幾次嚟入,第一行數字就係講 cost averaging 係任何兩年最少跑輸 lump sum 4%,分開咁買比特幣甚至跑輸一次過買三百幾%!
理論係一回事 點跨過心理關口先
篇文嘅目的唔係要講經咁貼曬啲數據出嚟(其實係背後計算方法我唔識😐),反而想探討點樣 overcome 一次過入市呢個心理關口。當你以為自己 ready,入市個刻講嘅都係情緒:
我會唔會買完第二日就跌?
呢排升緊wo,不如等佢調整 / 跌翻少少先買?
可能而家已經到最高點呢?
兩年幾前嘅我就係猶豫好耐,拖幾個月先的起心入市,然後就等咗差唔多兩年先翻家鄉 🙂。
好彩係我一嚟就上咗咁寶貴嘅一課,而家 risk tolerance level 100 😎,因為我發現長揸真係賺到錢,而且比其他投資方法簡單,一出糧就買 = no-brainer。
Final lesson:搵啱自己嘅投資方法
呢刻做唔到 lump sum 投資唔緊要,我都係用咗兩年幾先夠膽揸少啲現金(唔多過一個月糧)。但每個人接受風險嘅程度唔同,亦唔係個個好似我咁發錢寒,咁咪按你節奏同需要放慢嚟入市。
不過,大家都唔好拖太耐,假設你有五萬十萬,一次幾千幾千咁入可能慢咗啲,最好都係 set 個 deadline,例如三個月或者半年內就要投資曬呢筆錢,買股票或者定期都得,比少少壓力同動力自己,點都好過由得啲錢擺床下底。
祝大家荷包早日fat fat 🤑
- me want faat da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