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個以為有錢人先可以去日本

多謝大家支持 me want faat daat!如果想睇多幾篇,或者想推薦其他朋友睇,咁就要快啲 click 下面個制 subscribe 喇 👇

想睇我之前寫過咩?快啲 click入嚟啦!

由每星期一篇變每月一篇,再變每季一篇嘅 me want faat daat 來了 🤣🥲 

香港人近日最關心嘅新聞仲唔係 yen 匯率跌穿五算!我自己其實先去過兩次日本(最老土嘅東京+大阪京都),疫情後無去過,諗住趁後生飛多啲相對要體力同長途機(發咗達有得坐 business 又唔同講法喇)。

Fo 足咁耐可能有印象我話過細個以為有錢人先可以去日本,至今我都仲成日同阿媽講小學雞最羨慕一個同學屋企一年去七次日本(!),而我最遠淨係去到北京(典型 first world problem)。直到大學賺錢第一次去,原來去次日本都係五、六千蚊,同朋友夾食同住仲唔使特別慳住。

其實係都市傳說

我諗諗細個屋企點解中意去旅行但又唔捨得出國,明明我地都唔係窮到要食穀種:

  • 唔識搵平機票:可能淨係識傳統航空公司

  • 以為日本消費好貴:平有平玩啦,我地又對 shopping 無興趣

  • 出國好多嘢煩:中學我已經碌佢地卡幫全家買機票 plan 行程

當然,我覺得最大原因就係唔捨得錢,而呢個原因係我角度就最蠢嘅,有啲體驗錯過咗就無,創造嘅回憶又唔同。一家人旅遊係奢侈嚟,但有條件又唔善用就浪費啦。

who said money can’t buy happiness

話就話我好羨慕人地去日本,但我童年很快樂的,全家窮窮地北上旅行(唔係深圳飲飲食食呢啲)、住 99 蚊晚嘅連鎖酒店都玩得好開心。但如果有得去遠啲體驗多啲?肯定仲多開心回憶!

by 小畫家

諾貝爾經濟學得獎者、Thinking Fast and Slow 作者 Daniel Kahneman 係上個月過身(本書買咗幾年都未揭過真係慚愧),佢其中一項研究係收入同幸福感嘅相關性,發現收入超過 75,000 美元就開始對幸福感無咩大影響。之後一位相對無咁出名嘅學者搵到相反結論,Kahneman 就同佢一齊研究,睇埋最初忽略嘅更高收入人士,發現 10 萬美金升到 20 萬嘅幸福感繼續增加,要再複製同樣上升程度嘅幸福感就要再 double 收入去到 40 萬,而條上升曲線亦變得越嚟越扁。

既然我(大家)同 6 萬幾一個月仲有一大段距離,證明條線仲有大把空間上升。以後使多少少錢唔好覺得 guilty,只要為你帶嚟好嘅回憶、好嘅體驗,that is worth the money spent!

祝大家荷包早日fat fat 同越嚟越幸福 🤑

- me want faat daat